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天,我们不能忘记她…

麻辣表哥 麻辣表哥 2022-07-17

今天是国家公祭日,聊聊一个人。


张纯如。


应该有不少人这些年都或多或少听过她的名字,了解过她的事迹,尤其是每年的12月13日,伴随着对30万遇难同胞的祭奠,一并去纪念她。



我对【张纯如】最早的记忆是上初中。


那个时候会定期买《读者》,有一天看到关于张纯如的报道,第一印象是名字很好听,第二印象她是一个有着自然卷的好看的人。



后来随着年岁渐长,对初中很多同学的名字已经忘记,但对【张纯如】三个字记忆尤深。


因为,她是为了【南京大屠杀】而开枪自杀的人。


去世的那一年,才36岁,如果活到今天,就53了。


张纯如是美籍华裔,68年出生,父母亲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城校区研究物理和微生物学。


她大学学的是新闻,毕业以后在《芝加哥论坛报》当记者,之后又考了硕士,和一个博士结了婚,上了几年班以后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还生了孩子。



如果没什么意外,张纯如的一生大概率会像她的父母一样,一个高知的家庭,生一两个孩子,成为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个。


但一组黑白照改变了她的人生路。


1994年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感到无比愤怒。



愤怒的原因在于,南京大屠杀是存在的,她曾听她的父母亲口讲述过,她的祖父是如何存活下来,但在所有的英文非小说类书籍里,没有一本提及这段被遗忘的历史。


写作的人,尤其是记者出身,是存在初心的。


94年之后,张纯如开始了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调查、写作。


她去到了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深入调查南京大屠杀史料。



也拜访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张纯如的中文水平其实一般,但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一点一点啃下来并核实,南京方言更是听不懂,但视频全录下来了。


此外,她还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


历时三年,1997年12月,张纯如出版《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她曾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全世界的人都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



《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出版后,威力相当大,如同一个炸弹炸在了国外的天空上,撕下了日本的遮羞布。


书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美国哈佛及斯坦福等大学举行相关研讨会,美国新闻媒介大幅报道南京大屠杀。 


此后几年的时间,张纯如都投身在【南京大屠杀】一事上。


去各国参加研讨会,上节目回答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问题。



西方人抱着了解的心态去看,日本人就不会了。


1998年,美国公共电视台《吉姆•莱赫新闻时间》请了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和张纯如对话。


狡猾的嘴脸,我们欣赏一下。


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并没有完全否认【南京大屠杀】,但用词很话术,说对于【南京事件】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件很不幸的事。



后被张纯如反驳,这并不是真正的道歉。


真正的道歉需要有【道歉】【对不起】等字眼,但齐藤邦彦的嘴里只是说着【后悔】【遗憾】【发生了不幸的事】等字眼。



张纯如表示,她的诉求就是希望能听到日本人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不要再修改历史,不要再自欺欺人,而且必须书面道歉,对受害者进行忏悔。



但日本做了吗?


很显然没有。


从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不知道有没有。但从他们目前的态度来看,日本侵略之心从来没死。


前几天,也就是12月7日,是日本偷袭珍珠港80周年,日本99名议员参拜靖国牲社,拜鬼的意图昭然若揭。



面对无耻的日本,第一个用英文和史料向全世界披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张纯如如同一个顶着8级逆风的人弯腰前行。


这背后是莫大的勇气和坚定。


然而,在《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出版7年后,2004年11月9日,她自杀了。


一个人开着白色轿车出去,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掏出手枪,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



自杀时,她留下遗书“我觉得被CIA或是别的什么组织盯上了”“我走在街上被人跟踪,无法面对将来的痛苦与折磨。”


事实上,从写完这本书之后,张纯如就陷入了一个痛苦的境地。


一个是心理上的。


有几个特殊的职业很容易患PTSD,也就是目睹重大灾难引发的创伤后遗症,比如消防员、警察、医生,其中还有一大类就是记者。


2008年汶川地震,除了幸存者患PTSD,很多救援官兵以及当场采访的记者,也因为悲惨画面留下了创伤后遗症。


南京大屠杀与汶川地震相比,前者对心理的冲击性更强大。


大学毕业后,我曾去南京实习,去了不少旅游景点,但唯一没去的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提起那五个字,心里就是一颤。



【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30万人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1937年沦陷前,南京的人口拥有100余万人,由于战前疏散了部分人口,但仍有50多万以上,加上国民党军及外地拥入的难民,大约有60万~70万人。


1937年10月28日,日本外务省大臣广田弘毅东京发给驻中国北平的外务省参事官森岛的一封电报说:“南京现有人口约53万。”


53万人,超过30万遇难,大半个城都没了。



有资料曾说,一个人在绝望的时候所发出的声音为15000HZ。30万人若同时发出绝命的怒嚎,产生的巨大震撼力超过八级地震,能将20层高的摩天大楼推倒。


屠杀这30万人,日本军队用了整整一个多月。



日本侵略者烧杀抢夺,无恶不作。


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几个月的婴儿,无不放过。


下面我放一些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可能会让大家感到压抑和悲痛,提醒一下,做一下心理建设。


被砍头的男人↓



死去的婴儿↓



被QJ的妇女↓


有的被迫摆姿势来拍照,有的被尖刀刺向下体。



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日本侵略者到来之前,过着在战争下虽然紧张但也烟火气的生活。


会在大街小巷上班讨生活,商量今天吃什么菜,唠叨自家孩子又调皮了,或者就是简单的问候一下吃了没,天气怎么样。


然而在日军侵略者到来之后,南京成为了地狱。


看到死去的孩子,父母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声,白发人送黑发人。



母亲临死前,要给孩子喂最后一口奶。



秦淮河边到处都是尸体,都是血。



整个闹市区,此前热热闹闹,此后空无一人。



而日军呢,他们双手插兜,留着小日本胡子,看着面前的一个个人失去生命。


至于这些照片为什么会留存下来,有的是记者拍摄,有的是日军洗照片自己留在钱包里当收藏,被照相馆和记者偷偷多留了一份。



人间惨状,畜生不如,不配为人。


我们有一句老话叫“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从古至今的战争法规。即便是战争,也有起码的规则得遵守吧?


可日军侵略者整个丧失了人性和道德,反人类行径。


你们就没有父母,亲人,朋友?猪狗牛羊都比你们更像个人吧?


可笑的是,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纸把这些当做荣耀报道出来。


报纸上说的正是日军少尉的杀人比赛。



张纯如是亲自调查研究过【南京大屠杀】的人,面对的史料只会比我们更多。


在写《南京大屠杀》时,她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不仅要面对,还要写出来: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


这对她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


书出版之后,张纯如又收到了日本右翼势力对她的报复和骚扰,不断发威胁信件和电话,使得张纯如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2003年,她开始准备写美国二战被俘军人在菲律宾受日军虐待的历史,因再次接触到的残酷史实触发她的病痛,引发了她的忧郁病症。后因精神崩溃而住进医院。


她用自己,去换来全世界应该知道的真相。



直到2007年12月15日,张纯如去世3年后,日本出版社出版了日文版《南京大屠杀》,没有订正和修改,43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全放进去了。


日本道歉很难等到,但张纯如所希望的日本人能读到这本书,至少实现了。



有时候我会想,身处和平年代,我们到底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努力工作,热爱生活,或许一辈子无法成为一个高尚的、奉献的人,但是一个平平凡凡,组成这个社会你我他必不可少的一员。


这是和平年代赐予我们的幸福,稳定安康就已经难能可贵。


而对于曾经的历史,我们也不能忘记。


上一代不能,我们不能,下一代,下下一代依旧不能。


它或许会让人沉重,但正因为足够沉重,才让我们的国家走的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脚印,每一次感知“沉重”,都会让我们的心灵深深的激荡。


勿忘国耻,我辈自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